“反哺”是一种超越性的成长

2020-11-13


马斯洛说:“超越自身的软弱和依赖性。从一个孩子变成自己的母亲和父亲,以父母的态度对待自己,成为父辈的而不仅仅是子辈的,能成为坚强的和负责的而不仅仅是依靠长辈,超越自身的软弱而上升到坚强。由于我们在自身内部同时具有这两种品质,这种超越在很大成分上只能是一个程度的问题。但无论如何,还是能够说,有些人主要是软弱的,他们和他人的关系是弱者对强者的关系,而一切适应机制、应付机制、防御机制都是弱对强的防御。对于依赖和独立也可以这样说。对于不负责和负责也一样。也可以说,一方面是海上的船长,汽车的司机,另一方面仅仅是旅客。”


在这里,马斯洛说了一个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思想。在这里“超越”的含义非常接近“成长”。它们意味着减少软弱和依赖性,自己对自己负责。我在长期的做个案的实践中体会到,这正是不论什么心理学流派、方法在做个案时应该力求达到的一种效果,即让当事人从内在滋生出一种自己就是父亲或者母亲的子人格。——在这里,自己就是父亲和母亲,还可以包含这样的含义,我们回头看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有一种他们在逐渐变小,自己在逐渐变大的新的感觉。这个时候,我们对他们对理解,胜过了他们对我们对理解。我们应该更多地做通心者。“反哺”这个词语在汉语语境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古人对于大自然的观察发现,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母鸟。《初学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综合性类书籍。该书谈到:“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唐代徐坚:《初学记·鸟赋》)李时珍在描写乌鸦时写道:“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其大意是说,先是老乌鸦喂养小乌鸦。后来小乌鸦长大了,老乌鸦却不能飞,不能找食物了,小乌鸦会反过来找食物喂养它的母亲。这种“反哺”的心理,是中华民族的潜意识之一,迄今仍然有积极意义。它是维系家庭和谐,社会安宁的重要的文化基因。当然,“反哺”不只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


——我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工作,我做的个案,有不少是“长程个案”。长程个案不仅仅要消除一些不舒服的症状,而且要改变人的人格。这使我对“反哺”这个概念,有深刻的体会。在我做的长程的个案中,不少当事人与父母的关系,这心灵成长之后,都产生了这种反转的效果。这也使我体会到,心理服务具有广阔的市场,它的意义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而是帮助人成长或者超越,变得更加成熟。这种心灵的成熟,是我们走向自我实现,以及开发更多潜能的准备。


全 人 心 理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