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深圳学员学习通心后的问答


2020年11月1日,许金声教授受深圳卫健委-健康卫生研究中心邀请,为深圳心理学工作者做两场关于“心理健康服务的核心方法与技术”的工作坊,工作坊后,学员热情不减,陆续提出许多有质量的问题。全人心理学导师班成员,初级通心辅导师汤丽做了面面俱到的精彩回答……


有一位老师提问: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要做到“通心”的话,估计大多数的矛盾都不会存在了,若你面对的人不愿与你“通心”甚至沟通,该如何与之沟通呢,并且现实中的事(或者矛盾)仍旧存在,那该如何解决呢?


汤丽娟:关于这个问题是很普遍的,那天讲座上,许老师也提到了一些。我们学习通心,不是要和任何人都通心的,因为通心是有成本的。所以我们做人的原则就是要分清楚主要通心对象、次要通心对象和不需要通心的对象。

那么这个问题中:若你面对的人不愿与你“通心”甚至沟通,该如何与之沟通呢,——   1、我们要通 这个人为什么不愿与我们通心甚至沟通。 2、我们为什么要和他通心,如果不通心会怎么样?

并且现实中的事(或者矛盾)仍旧存在,那该如何解决呢 ——   这个就是我们反复提到的,面对我们的不舒服、烦恼,我们只有两条路。1、继续维持现状,继续不舒服下去,最终越来越不舒服, 舒适区越来越小。2、改变,如何改变呢? 学会通心,学会黄金三要件。

如果我们不和那个人通心或者沟通,会有怎样的后果? 而这个后果,我们是否可以承担? 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清晰,如果不能承担,就只能突破、改变。如果能承担,就说明清晰了。


有老师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个案的体验过程中有了改善关系的方法,但没有迈出去,但其实并不确定是否有效?


汤丽娟:这个问题是时常有人提的,我们通心非常注重回到生活中去检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放下”,放下不是我们嘴上说说,而是要在实际的关系中去做的,通过做再发现存在哪些问题? 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再突破,再面对,……这是一个过程。只有真的放下,我们才真的自在。


学员Z:

替代者的扮演者很重要,如果她不能真正站在来访者弟弟的位置,可能无法表达出内心真正感受。此次来访者和弟弟扮演者,一位是学校心理辅导师,一位是医院医生,如果不是这个与心理学相关的人参与, 能有现在这样的触动、表达和动情吗?


汤丽娟:1、如果不是这个与心理学相关的人参与, 能有现在这样的触动、表达和动情吗?—— 当然是可以的,只要我们在换位体验时足够放空自己,就可以体验到对方的情绪与状态。    2、替代者的扮演者很重要,—— 我们在讲座上利用替身,主要还是让大家对通心辅导有一定的认识和体验,只有体验了,才体会到通心黄金三要件的神奇与威力。在一对一心理辅导中,我们是不用替身的。但不用替身要相对慢一点。通心辅导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当事人做替身来体验,对辅导进行推进。


学员A:

在辅导过程中启发我可以想想与11岁女儿的日常互动,觉察己知,可行动不够。

日常细节不可小视,也许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可温暖TA,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体验对方的感受。


汤丽娟:“可行动不够”——这个问题主要还是通心黄金三要件第一步“清晰自己”不够清晰。如何清晰呢?
1、这里的行动,最高分10分,最低0分,有几分? 2、清晰自己扣分原因?
只有清晰了这个问题,才能更好的行动、通心。


学员W:

感觉生活太难了。要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看到了也只能接纳。

问题:这种咨询跟家排类似,我不知道长效怎样?


汤丽娟:1、 要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看到了也只能接纳。—— 我们现在讲通心,是狭义的通心,是一个活人与另一活人之间的通心。我们要和他人通心,就需要把对方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TA和我们一样,也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自己思想、灵魂和情绪的一个人。我们需要体会TA的立场、情绪与状态。另外,许老师今天发的一篇文章《一切关系的清晰》,很有高度的回答了这个问题。2、问题:这种咨询跟家排类似,我不知道长效怎样? —— 关于通心的方法与技术,很多咨询师看了许老师做个案,时常觉得像家排、像聚焦、像完形、像提亚等等,其实就是通心。就算是家排,也是经过通心创新后的通心家排。至于效果,通心在解决问题上具有高效、精准、治本、简明的特点。而这个效果到底如何,是需要亲自体验的。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要分小组,目的就是让大家多些体验通心辅导的机会,只有体验了,才能体会到通心和其他方法不太一样的地方。


学员D:

谢谢汤老师的分享如果我们通过通心体会理解了对方的感受,而对方不接受通心,不与通心,咋办?


汤丽娟:如果我们真的体会到了对方的感受,我们就能体会到为啥对方不接受通心,不与通心。除非我们没有体会到这个点

通心黄金三要件,清晰自己,换位体验,有效影响。这三个要件看似相互独立,其实是环环相扣,相互渗透。清晰自己贯穿整个始终

换位体验不到位,说明还有不清晰自己的地方

熟练掌握通心理论,可以高度指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清晰的知道自己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明确成长的方向。


学员J:

启发了我,推己及人,我的心是敞开的,对方的心却是闭合的,我们无法“通心”。

体会对方的情绪、感受,换位体验,不只是换位思考。有体验才能成为自己的血肉,才能真实感受到一点儿对方的感受。换位思考还是头脑层面,换位体验可以通过引导进入彼此心灵层面。这一点让我感觉很震撼。原来还可以这样!

对方的所有表现,都跟我有关。虽然你是你,我是我,有时候你不只是你,我也不只是我。


汤丽娟:“有体验才能成为自己的血肉”看了这句话很让我感动,被通心了。我们分小组练习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通过体验学习通心,这样对通心的认识才深刻。仅仅一天的讲座学习就有这样的心得体会,说明这位老师一直在用心体会、感悟,很清晰自己,而且抓住了学习通心的方法和技巧——“重在用心体验”。15号的再学习,肯定会有更大的收获、更深刻的体验。


学员X:

换位体验感受很深,我们习惯于自己的立场,自己的感受,自己都是对的。过程简单,但带入感很深,不停变换角色体验对方心理感受,厘清自己。

在未来自己难于处理的或者烦恼的人际关系,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体验一下对方的处境、心情、感受,我想对于处理人际关系是很有帮助的。


汤丽娟:学习通心黄金三要件之后,要发挥它的威力,就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去体验、觉察,每一次通心成功就会增加信心,如此下去,我们的通心力就会增加,人际关系越来越和谐,生存质量和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如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任何的问题或卡点,那么要恭喜我们自己了,因为成长的机会又来了,我们的潜能又可以得到开发了。这个时候,就提醒我们需要继续学习、成长啦!


学员F:   

首次参加并观察体验通心对人际关系改善的一种疗法,加深了对三要件“清晰自己”、“换位体验”、“有效影响”的理解和力量。

但是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老师引导进入角色时,代入感还不够,只能体会到当事角色的一点情绪,中间会想起自己的一些问题,也会试着去分析角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和动机。也就是不能放空自己,感觉自身还是难以敞开和放下。

在老师引导个案思考行为的时候,自己试着去努力代入想改善的那个人时,发现有种完全进入不了当事角色的感觉,对他的感受和理解仍来自于和他相处时他的行为举止,以及自己单方面的解读和感觉,换位体验的力量不够。

个案在体验中能感觉到放开和理解,并最终和弟弟的关系达成了和解,在体验过程中有一种对自己想改善关系的方法,有一定的规划,却还没有迈出去,但其实并不确定是否有效。

以前没有接触过心理咨询,自己也有些封闭,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讲座,还需要加深理解。


汤丽娟:第一次参加讲座,能有这样的体会和认识,能够体会到这位老师一直很用心,也在积极思考。

这位老师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我们往往在体会他人情绪状态时,又会跳出来想自己的问题。不能放空自己进行换位体验,可以觉察自己,在那个当下自己内在是一种怎样的情绪与感受? 这个点非常重要,它是清晰自己需要突破的成长点。一旦突破,我们随时就可放空自己。一般情况下,不能放空,是内在有情绪、心理情绪,把我们的能量卡住了,不能流畅。


学员F:   

下午的通心力练习是个既陌生又熟悉的体验,由被通心者随意的一段话,通心者去体验、感受并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对方,这是一个认真聆听,捕捉细节并找出问题的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并且回应要真正的与被通心者有确定的关联,有被击中、被启发,甚至让对方接收到确定有效的信心并认为可行可靠可执行。

这对自己也是一个启示,其实很健忘,起初以为自己的打分很低,没想到反而还可以,并且是由于共情。一直以为自己情绪感受力一般,,但共情好像并不能有效用到自己的问题上。

之后的个案练习,老师提到的与自己通心,感觉回去后可以多尝试,也许能调节好当下的负面情绪,可能会放下吧。


汤丽娟:1、“这对自己也是一个启示,其实很健忘,起初以为自己的打分很低,没想到反而还可以,并且是由于共情。”—— 这句话体会到这位老师的惊喜。关于“健忘”,我个人是不太喜欢贴标签,无论是在咨询中,还是对自己。可能更愿意去体会自己,是什么原因让自己又忘了? 忘了以后内心是怎样的情绪感受? 不断清晰自己。2、每天花些时间“与自己通心”,可以让我们不断清晰自己、调整自己,最快的是借力使力。


学员Y:

老师的处理方法简洁明了,有章可循。来访者也愿意敞开心扉,能主动配合老师的提问,解剖自己的内心。以后在我的工作中也可以运用此种换位思考来进行通心,在自己的人际关系中也可以运用通心法,可以使自己人际关系更顺畅。


汤丽娟:这位老师看明白了,我们的当事人也很开放,很感谢。我发现好多老师还是习惯于用“换位思考”,我们这里是“换位体验”。思考更多是大脑理性层面,体验是暂时的放下我们的各种身份、角色,大脑的逻辑推理等,尽可能的放空,调动我们全身心的潜能,从身、心、灵三个层面,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去体验。


学员Z:

人有时觉得烦恼,是因为过多地关注自己看到的,而忽略了对方的处境与想法,通过今天的模拟,很真实,贴切地让我感受到了“通心”的关键——体验到对方的情绪与状态。通过换位体验这一过程能看到对方,更清楚问题所在。


汤丽娟: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忽略对方处境与想法,对方自然也会忽略我们处境与想法,那么烦恼自然就增加了。但,当我们有了通心的理念,有了换位体验“站在对方的立场,体验对方的情绪与状态”,这个时候我们跳出自我中心,至少暂时跳出,把对方看成一个和我们一样的独立的个体,自然就会考虑对方的处境与想法,对方也会正反馈我们。在一段关系中,只要有一个人先具有通心意识,这段关系就会越来越和谐、通心。

遗憾的是,在一段关系中,我们都希望对方先改变,这就要看我们有没有这个福报了


学员P:

刚有个点触动了我,我也是会经常买一些我喜欢或我认为对方会喜欢的东西送给别人,也没有去问对方或对方父母的建议。我是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同时想要自己能存在于对方的世界? 想想好像也不是,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而我,到目前为止,好像没有更好的方式来表达“爱”。


汤丽娟:全人心理学有个通心公式,用来检验我们的行为是否是真正积极、通心的行为。真正的X是通心,不通心的X是Y。这里X等于你自认为的“积极的行为”,Y等于所谓的“积极的行为”所引起的负面的、消极的情绪、状态和后果。


在这里,如果送的东西是对方或对方父母需要的,那就是通心的爱。如果不是对方需要的,但由于对方出于种种因素考虑未真实表达自己内心意愿,就不是通心的爱,只是自己的需求和表达。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这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既然我们想表达爱,就需要通心,不然只会增加对方负担。

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尤其是亲子关系中,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孩子并不领情,结果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亲子关系反而疏远,出现各种矛盾纠缠。套用这个通心公式,就可以很好的检验我们的行为到底是不是真正积极的行为,真正积极的行为是通心的爱,不通心的爱必然导致担忧、委屈、生气、着急、烦躁、内疚等各种负面情绪和不舒服。


学员Z:

个案观摩体会

缓解焦虑,发现一个表达背后有很多信息。这些信息有可能自己不清楚,但在向对方表达。同时,对方有很多信息,自己也未必收到,中间就有误会产生,彼此就关闭内心,造成沟通是很累的一件事。

通心,先清晰自己的目标。清晰自己是通心者的责任。当这两个条件具足,就是一种高能量状态,有利于去通心。我觉得这已经是具备自我治疗,协助他人的状态。


汤丽娟:说的太对啦,黄金三要件第一步:清晰自己,即清晰自己的立场、情绪和状态。当我们焦虑情绪很大时,通过自我调整也无法情绪稳定,往往容易造成这位老师说的情况。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觉察自己的焦虑情绪,深入去体会,我们就会对自己越来越清晰。


学员R:

通心的能力是一回事,通心的必要性又是一回事。通心的目的是否必要,这是认知的智慧问题。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产生,其实是认知的偏差。没搞清楚与对方的“界限”,对“自我”的认知(角色定位)不够清晰。与任何人之间的亲疏距离,定位清晰了,便少了问题!多了和谐。


汤丽娟:“通心的能力是一回事,通心的必要性又是一回事。”——太对啦,我们学习通心不是要和每个人都通心的,通心是有成本的。毛泽东曾经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把这句话加以修改,“谁是我们的主要通心对象,谁是我们的次要通心对象,谁是我们不需要通心的对象。”——这是我们做人的首要问题。


学员D:

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中,其中一个要素就是需要。倾听对方的真正需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真正需要。我感觉跟这个换位体验很像。没有厘清自己的需要,就无法清晰自己,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而听不到对方的需求,也是无法去体验对方的感受从而理解Ta。


汤丽娟:清晰自己的立场、目的,同时清晰对方的立场、目的、需求。这些都属于清晰自己。“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真正需要”,这还是清晰自己,清晰自己与对方沟通的立场,要达到的目的。 当我们做到清晰自己,保持放空的状态,很容易做到倾听对方的需要,但是需要清晰的是,我们倾听对方真正的需要后能否做到或满足,这又是一个问题。 “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真正需要,”你可以表达,但是让对方知道后,对方能不能满足或做到,这也是另一个问题。

我们听到对方需要后,能否做到,需要进一步清晰自己。对方了解我们的需要后,能否做到或满足,换位体验就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体会啦,如果能,是什么原因能? 如果不能,又是什么原因?   体验后又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清晰自己。


上次问卷中,有好多位老师提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我们认知的东西是一回事,但真正要做到、落实到行为又是另一回事。通心就是帮助我们做到知行合一,而如何做到,只要大家对通心黄金三要件有一定的体验,就会知道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了

奥秘就在换位体验这一步,这和我们平时说的换位思考是两码事,1号学习后,蛮多老师还是习惯用换位思考四个字。


学员Z:

妈妈与女儿关于减肥话题的感想:

通心是站在对方的需求上,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换位体验。同样作为母亲,对孩子的期望、担忧,从他出生那一刻便产生了,很多时候做不到把人生还给孩子,总希望他能按照我们规划好的路一直走下去。

其实从孩子的角度,他们更想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独特的风景。

尊重孩子,把握好界限。日后对我儿子的问题(我总要求他瘦身),也要接纳,和他一起快乐运动!


汤丽娟:“同样作为母亲,对孩子的期望、担忧,从他出生那一刻便产生了,很多时候做不到把人生还给孩子,总希望他能按照我们规划好的路一直走下去。”—— 所谓规划好的路,是我们自己的需要,是未完成的心愿,希望孩子能帮助我们达成。这个时候,不难发现其实挺难的,因为各种矛盾、纠缠会不断凸显。也有些看似再按规划好的路再走,但已经潜藏着很多问题,只是还未爆发。我在咨询中,遇到好多这样的案例。你会发现,孩子看上去没有生机,没有活力,觉得没有意义。而家长一直表达自己:以前都好好的,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没有通心的概念,没有换位体验,他们很难体会孩子内心的苦。


学员Z:

关于个案女儿减肥和儿子时差的收获:

1、首先肯定母爱的伟大,都是为了孩子健康为出发点。

2、变化说话内容,用一种让孩子接受的方式或内容去沟通,效果或许更好。

3、父母要成长自己,不要把自己对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


汤丽娟:1、“变化说话内容,用一种让孩子接受的方式或内容去沟通,效果或许更好”——换位体验的意义就在于此,让我们用孩子能接受的甚至更乐意接受的方式去沟通,才能有效影响。但现实中,往往很多家长会说,按你的意思就是:他想怎样就怎样? 想玩游戏就玩游戏,想不做作业就不做作业等等,这些都是没有换位体验、没有主体间性的概念。只有换位体验到孩子为什么想玩游戏、不做作业等,自然就知道如何有效影响了。而这一步就需要家长成长自己,学会通心啦!


2、“父母要成长自己,不要把自己对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 说的太好了。很多时候,家长会因自己内在的焦虑、担忧、恐惧等,然后打着“爱”的各种名义强加给我们的孩子。只是很遗憾,在家长还不认为是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不会想到学习的。即便出了问题,有时甚至是很严重的问题,家长也未必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其实,孩子是来促进我们家长成长的,他们的各种发声是为了让我们成长的更好。就看我们家长是怎样的一种心态来看待这些所谓的“问题”。


学员Z:

1、感受到通心的三原则,尤其是“清晰自己”的重要性;

2、对体验者是个挑战(由于时间短。老师处理会有更大的PUSH)。


汤丽娟:清晰自己在整个“通心黄金三要件”是贯穿始终的,清晰自己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对体验者来讲,只要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在通心辅导师的引导下沉下心来进入状态、体会,无论时间长短,都会有收获、启发。当然,时间长收获会大一些。但也有少数学员,只是做了一次换位体验就开悟了。许老师有个学员就是,现在已在国外办班。


学员Z:

现场咨询的感受:

(1)用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咨询的过程比较好用;

(2)开场时段环节有些沟通不太顺畅,来访者有些不知所措;

(3)咨询过程下来,特别是用空椅子技术,让来访者更容易体会到对方的感受和表达,也能更深层地了解到自己的需求。


汤丽娟:1、“用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咨询的过程比较好用”——一般情况下,即便是初学者,只要掌握通心的黄金三要件,按我们教的流程来,就会有效果。当然,随着熟练的应用,这个过程就会更流畅啦。2、“开场时段环节有些沟通不太顺畅,来访者有些不知所措”——
要根据当事人的情况,有的时候清晰自己需要一些时间。另外通心辅导和一般的咨询有些不同之处,来访者一下适应不了,所以感觉会
不太顺畅,多体验之后,就会觉得三要件很好用,很清晰简洁。


学员R:

人在事件中,很难清晰自己!向内看,挖掘内心的真实感受,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症结。


汤丽娟:“人在事件中,很难清晰自己”——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现在我们学习通心,就要有意识的觉察自己及自己的不舒服,包括这个不舒服和谁的关系,不断提高我们的觉察力,不断清晰自己。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向内看,找到问题的症结,进一步去解放自己能量。


学员L:

收获:

1、清晰自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情绪是什么。

2、换位体验:感受一下对方的感受,有什么想说的,感受是什么。

3、再回到自己:有什么可以感受到的,想说什么。

通过这样的程序做下来,可以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再升华自己的想法。

所有的问题背后都是自己的问题的呈现,都是与自己的关系。


汤丽娟:这位老师的收获是把咱们初级通心辅导的流程给记下来了,不过这只是建立在看了三个辅导的基础之上,如果多看一些个案,还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以上是最简单的框架,但就是按这个框架来,就如这位老师说的“可以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而所谓“再升华自己的想法”,这又是在清晰自己啦!

其实大家要掌握通心的黄金三要件并不难,但是“看”和“体验”通心辅导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建议15号的讲座,还没有体验过的老师们可以把握住机会,尽量都体验一下,这样大家领悟通心黄金三要件就更快啦!

“看”还是在“知”的层面,而“体验”是在“行”的层面,只有亲自体验了,我们才知道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以及是什么卡住了? 或出了什么问题导致我们不能做到“知行合一。这样我们就清晰自己的成长点啦

我以前学习的时候,也不重视体验,觉得自己只要看“明白”了,在咨询中就能用了,但真的在咨询中用的时候,才发现根本不是我想的那回事,因为我们的来访者各有特色。而当我开始重视体验,我有一个惊喜的发现,很容易和来访者建立信任关系,咨询很容易开展且深入,来访者也越来越开放,效果就比较明显。


学员Y:

(1)“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人类关系问题——某人或某类人不通心

(2)通心的成本:与某人通心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其他所有代价。

(3)亲密关系是我们主要通心对象。

(4)为什么不能通心:

没有按三步骤——动力不足——心理情结

清晰自己——换位体验——有效影响

(5)通心辅导收获:

①自我需求一定要清晰了解并表达;

②换位思考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用脑袋思考,而是真正站在对方立场;

③理智清楚,并不代表自己一定能做到,可以引发另一个心理情结的思考;

④影响人际关系的事件可能只是导火索,冰山一角。


汤丽娟:这位老师把许老师讲的几大理论都清晰了,还抓住了重点中和重点。对于通心辅导的收获也是很用心去感受、体会的,对于“知”和“行”有了相对深入的体会。


学员L:

收获:心理上的平等、彬彬有礼的冷漠,不同频;

与自己相似之处:亲子沟通,比如儿子,特训希望他平安归来就好,再也不唠叨了,温柔以待。当他手机不离手,又开始教条,需要反思……


汤丽娟:这位老师开始反思自己,这一点赞。他人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透过他人看自己,可以清晰自己成长点。但关键还要体会一点是,觉察到自己问题的时候,还需要走心去体会自己的情绪、感受,我们要和他人通心,首先需要清晰自己的立场、情绪与状态。


学员Z:

我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都是自我内在的投射,外界人、事、物只是唤醒自我内在的不足!


汤丽娟:“外界人、事、物只是唤醒自我内在的不足!”—— 全人心理学看我们的烦恼、不舒服是非常乐观积极的,一早我在群里分享的金句“成长是个可爱的小精灵”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当我们保持这样积极心态的时候,问题就不在是问题,而是我们待开发的潜能,是我们的宝藏。


学员L:

替身感受:

(1)与人格通心,大我与小我通心,与自己通心;

(2)被通心者打分

难度好大,功力提升。


汤丽娟:“难度好大,功力提升。”—— 通心力是可以练习的,随着我们通心力的提升,我们换位体验的能力就会提高。一般情况下,只要我们愿意,多少都能换位体验到对方一些,每一次体验后落实在行动上,通过反馈检验,增加自信的同时可以不断清晰自己的成长点。


学员K:

通心:就是换位思考更多一些。理解万岁。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是互相的,不能只强调我的感受,我的情绪,我想如何。

想与人交往在一个舒服的状态是需要明白我的立场、态度是什么,我能如何在一个客观的现状中让自己舒适。保持界限,不操探别人,因为操控别人会引起对方的不适,从而令自己也不适。


汤丽娟:“通心:就是换位思考更多一些”—— 通心是“换位体验”,不是换位思考,大家记住了哦,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会影响大家对通心的理解及黄金三要件的运用,也会影响大家“知行合一”。


学员P:

1、清晰自己的行为和状态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2、清晰对方的状态和情绪是有效沟通的必经之路;

3、用对方能接受甚至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影响对方是“有效沟通”的保障;

在现实生活中,似乎每一条都做得不够好。


汤丽娟:这位老师总结的好到位,“在现实生活中,似乎每一条都做得不够好。

”——当有这个觉察的时候,已经是清晰自己的开始啦,然后可以更深入的去觉察每一条做不好是什么原因? 当做不好的时候,内在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情绪等。如果要做好,自己需要突破哪些方面。


学员Y:   对情绪唤醒和换位思考比较有感触,计划后续练习体验。


汤丽娟:“对情绪唤醒和换位思考比较有感触”—— 一般情况下,我们很容易压抑、隔离自己的情绪、不舒服等,久而久之,就麻木了,很难找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觉。而要唤醒我们内在的真实感觉和情绪状态,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真实,保持内在的开放。

许老师通心工作坊最大的魅力和特点就是“真实”,所以在解决问题上可以做到高效、精准、治本、简明。对于许老师的真实,有些学员可能一开始不太适应,但经过学习,消化沉淀,慢慢就会喜欢老师的这种真实,还会觉得很可爱。


学员L:

感悟:

1、通过3个个案,看到流程。不过对于目标设定还是有困扰,每个个案都是想对方改变,自己有点不解,并且最终也没有想到目标。

2、与自己连结

要想改变别人,还是转变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


汤丽娟:这个困惑最快的答案就是亲自体验一下,就知道具体怎么回事了。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而辅导的过程中又需结合当事人当下的整体情况。这个不是看就能说清楚的,需要体验、感受,自然就找到感觉了,也明白是咋回事。希望这位老师在15号抓住机会体验一下哦



全 人 心 理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