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仰”的 断想

许金声 | 2021.3.21



一、我理解的“信仰”



“信”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愿意为之花费一定时间以及注意力指向、聚焦的生命状态。之所以需要这种状态,是因为生命总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宇宙无限。


“仰”是代表我对先知、先贤、先哲的敬佩、赞赏、尊敬等态度。


“信仰”主要是指我与先知、先贤、先哲等的一种真诚的关系,具体化为“通心”以及“通心的黄金三要件”,即:1、清晰自己。即清晰自己的立场和状态。2、换位体验。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会到对方的情绪与状态。3、有效影响。即以对方能够接受甚至乐于接受的态度和方式来影响对方。这通心的黄金三要件原来是针对活着的一般人的,我发现对于先知、先贤、先哲等仍然适用。


我理解的“信仰”或者说“正信”与迷信、依赖、贿赂、收买,希望“天上掉馅饼”等心理状态无关。


我欣赏著名哲学家、神学家蒂引希的名言:“怀疑是信仰的组成部分”。我乐意更进一步说:“信仰”是人格三要素,即智慧力、情感力、意志力的协同作用与高扬。如只谈“怀疑”,难以避免囿于智慧力之风险。信仰并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静止状态,而是是一个没有止境的动态发展过程……



二、“信仰”与“宗教”



信仰与宗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尽管它们有一定关系。我理解或者说推崇的“信仰”与宗教乃至相关的组织、仪式、仪规等并无直接联系。——只有当它们有助于我发挥“人格三要素”,与先知、先贤、先哲等“通心”从而更有能量,不断成长的时候,它们才是有价值的。在我的生命实践中,我至少从佛教、道教、基督教等某些 相关的活动中都有所获益……


马丁·路德的宗教革命,把信仰从神职人员的控制之中,从购买“赎罪卷”等荒诞之中解放出来,让信众能直接与上帝关联。惠能大师的禅宗亦是一种宗教革命,它砍掉了繁文缛节,更新了成佛的概念,以“前念”、“后念”之说,强调了信仰的动态过程……


“通心”继往开来,力求把这些传统推向新的高度……



三、地球人与外星人



如果要表达我的价值取向,可谓世界“长青哲学”,即世界主流文化中的精华(包括宗教精神)和最大公约数之哲学。世界长青哲学认为不同文化的终极关怀的差异 ,小于过程描述的差异。——该问题拟另外写文章详谈。


我现在经常好奇地想到外星人的问题。如果外星人存在并且发展出高度的文明,他们是否会经由迄今地球文明发展出来的“长青哲学”阶段乃至更高呢?进一步问,“通心”也没有可能是宇宙的普遍发展呢?因为“通心”就意味着遵循规律。


我的感觉(仅仅是主观感觉)是,如果该外星生命演化的逻辑与地球至少是近似的,应该如此。如果他们的演化途径与地球无关,则他们与地球也无关。因此我不担心地球人与外星人一旦相遇有什么冲突。如果地球人有本事发展到能主动发现外星人,说明地球人的通心力已经普遍达到相当高度,早已无伤害掠夺之心。当然,如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欧洲人之对原住民的杀戮、抢夺是一个历史。


未标题-18.jpg



     

未标题-187.jpg


未标题-198.jpg



全 人 心 理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