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诫命”:比较文化的一个重要角度

许金声




全球化加剧了世界文化的碰撞、交流、比较。进行文化比较有种种路径,这次就暂且从“最高诫命”这个概念开始吧。从这一概念开始,并不意味着我有偏向基督教的倾向,而是要讨论总得有一个入口。先这样,以后再以其他文化提出概念入手 。




一、什么是“最大诫命”?



如果说关于耶稣有很多争议,但“最大诫命”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比较容易讨论的概念。它也许是对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贡献。所谓“诫命”是指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所谓“最大诫命”,就是最重要的、最高的价值取向、行为取向。耶稣说“最大诫命”,涵盖一切,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所谓“总纲”,就是提纲挈领的意思,把握了它,对于我们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最大的清晰意义。


关于最大诫命,在《圣经·新约》里有两段记载:


法利赛人听见耶稣堵住了撒都该人的口,他们就聚集。内中有一个人是律法师,要试探耶稣,就问他说:“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22:34-46):


有一个文士来,听见他们辩论,晓得耶稣回答得好,就问他说:“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呢?”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那文士对耶稣说:“夫子说神是一位,实在不错!除了他以外,再没有别的神。并且尽心、尽智、尽力爱他,又爱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样祭祀好得多。”耶稣见他回答得有智慧,就对他说:“你离神的国不远了。”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再问他什么。(《圣经·新约·马可福音(12:28-40)》:


在上述两段记载中,耶稣引用了《圣经·旧约·申命记》第6章第5节:“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以及《圣经·旧约·利未记》19章18节中的一句话:“爱人如己"(You shall love your neighbor as yourself)。


耶稣认为它们就是“最大诫命”,而且是作为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这是一种划时代的高度的概括和总结,抓住了它们,就抓住了宗教传统乃至文化传统的精髓。


耶稣之所以要做这种概括和总结,他的另外一句话可以用来解释:“莫想我来是要废除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5:17)》)他的话,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


耶稣肯定了“最大诫命”的提法,而且把它总结为两点。这是他对律法和先知的“成全”。在这个问题上,耶稣体现了他的独特性,犹如神一样的智慧。我认为,在当今,如果基督教的其他教义会削弱,例如耶稣是圣母圣灵感应受胎、耶稣复活等会受到质疑的话。耶稣对于“最大诫命”的概括、总结以及再强调,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这一“最大诫命”也是一种“理想人格设计”,或者是做人的准绳,它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不断成长,做到“与上帝同在”。


我曾经提出一种文化与人格的比较的理论。指出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是对于“理想人格”的设计。所谓理想人格设计分为“终极描述”与“过程描述”。所谓“终极描述”,是指 对人的成长所能够达到最高境界的描述。“过程描述”,是指达到最高境界的具体途径的建议。


——从我的这一理论来看,世界长青哲学总结提出了世界不同文化上在终极描述上是接近的观点。例如,基督教之“与上帝同在”,佛家之“一体意识”,中国儒家、道家之“天人合一”,印度教之“梵我一如”等。我进一步认为,不同文化理想人格 设计的“终极描述”的差异,小于“过程描述”的差异。之所以如此,应该还需要进一步追随到历史文化的开端,追随到历史文化、地缘环境的影响……


如果说基督教之“与上帝同在”,是“终极描述”的话,“最高诫命”就是“过程描述”。




二、佛家的“不二法门”与“最大诫命”



尽管不同文化在过程描述上也有相近之处,它们也有差异。


从相近之处看,佛家讲“戒定慧”,这个可以看成是它的过程描述。但是,   它讲的“戒”的概念,与“最高诫命”的“诫命”的概念还是有差异。佛家的 “戒定慧”,具有极大的操作性和层次感,在过程描述中的优点暂且不论。先看看什么概念最接近“最高诫命”。先不谈其具体内容。


佛家有所谓“不二法门”,常常被称为佛家的“最高法门”(至少可以看成是其中一说)。


那么,佛家的“不二法门”与“最大诫命”有什么关系呢?


“最大诫命”可以简单说就是“爱神”与“爱人”,“爱神”和“爱人”,如果不是把它们作为“最大诫命”,“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基督教就没有高度了,与有最高法门的“不二法门”的佛家也就没有联系了。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大胆设想耶稣和佛陀见面,做一个“思想实验”。

而“不二法门”的奇妙就在于,它所具有的无所不包的涵盖面,以及它的意识的力量。


如果耶稣对佛陀提到“爱神”与“爱人”。他会说:“爱神”与“爱人”不二。“爱神”不是空的,必须落实在“爱人”之上。“爱人”,是“爱神”的具体体现。而“爱人”不是假的,不是无效的,不是表面的,不是不健康的,它必须在“爱神”的指导之中。

如果佛陀对耶稣提到佛家的“不二法门”,他会说:你说的“爱神”与“爱人”不过就是最高的“不二法门”。


那么,对于佛家来说,如果使用“最大诫命”这一概念,它又是什么呢?

我目前还没有看到相关的,或者类似的文献来谈佛学。在苏州西园寺举办的一次关于佛教与心理学的论坛上,我提出这一问题,界文法师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是“不伤害”。我感觉,这一说法是有启发的,富有人本主义色彩。


我认为,佛家虽然似乎没有明确提出“最大诫命”这一命题,但仍然具有类似意蕴。如果一定要从“最大诫命”这个语境来理解,我大胆妄言,对于佛教,“最大诫命”似乎应该理解为“菩提心”和“慈悲心”。其中,“菩提心”对应于“爱神”,“自洁成圣”,“慈悲心”则对应于“爱人”其中最高的体现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三、道家中有“最大诫命”以及“不二法门”吗?



我以为,老子的“道”这个概念,差不多就是“上帝”的意思。只不过“道”是非人格的,而“上帝”的汉语有人格化的意思。老子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如石破天惊,穿透了人类的终极关切。


道家认为,一切对立都可以互相转化。例如,大家熟悉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在道家中,能不能找到类似“最大诫命”的教导呢?乍一看,好像困难。


我以为,但是,如果一定要找什么更重要的行为准则,体现求道精神的,我还找不出来。不过,“道法自然”至少应该是比较高的诫命。如果还要再找一个诫命与之对应,是不是可以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呢?那么,可以说,“道法自然”与“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不二。


不过,设想老子与耶稣见面,他绝对有足够的通心力。他如果有兴趣与耶稣通心,针对上面的最大诫命,他也许可以这样说:我们要尽心,尽性,尽意,去求道、修道,做一个得道之人,即渡己。然后,去行大道, 上善若水,道法自然。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四、儒家有没有“最大诫命”?



我认为,也有。

就拿孔子来说,他就有“道”的概念。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充分体现了他对“道”的追求。他的这句话,与耶稣所说:“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何其相似!


耶稣说“爱人”,而孔子也说了“仁者爱人”。

可以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与“仁者爱人”加起来,就是儒家的“最大诫命”。更可贵的,孔子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教导。


比孔子更早,《易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两条,也可以说,是与耶稣的表达对应的。




五、全人心理学的表述



我 把自己研究的心理学称为“全人心理学”。它对于“最大诫命”有一个通俗表述,也是对于各种文化的承接与在现代社会的落实 :

1、成长意识:心灵成长,活得更爽!

2、通心意识:心灵相通,一通百通!




六、基督教在“过程描述”上与其他文化有什么差异?



最大的差异,就是强调信耶稣,不信耶稣就不能够得救。

我个人对这一点深为怀疑。

如果只谈“最大诫命”,不同文化有共同之处。如果在过程描述中加上这一条,具有强烈排他性。


(待修改)



未标题-23.jpg

耶稣谈“最大诫命”


全 人 心 理 学